手沖咖啡入門:打好地基穩固根基

手沖的地基,打好才能高樓平地起

學習手沖,把地基打好很重要,根基穩固就能自建高樓。咖啡萃取是一個系統,每一個參數彼此關聯,調一處改全杯。消費者買到的咖啡形形色色,不同處理法,不同烘焙節奏,不同密度與風味組成內容,全都可能影響了我們萃取時,追求咖啡甜蜜點的做法。但是消費者對烘焙端與生豆端的所知甚少,所以要從對咖啡豆與烘焙師處理信息的掌握,來判斷萃取方式,委實有點不易。因此學習沖煮最簡單的方式,可先回歸自身感受,憑藉喝到的感覺來調整下一把的萃取做法

跟著感覺走,風味由你掌控

既然要跟著感覺走,我們就需要::
一: 了解不同品飲感受,在萃取中的代表意義
二: 了解調整哪些參數,會改變我們哪類感受

自家手沖咖啡,追求的是一種主觀的享受,好不好喝當然先以自己為依歸。如果要沖給別人喝,其實也是一樣。沖煮的目標是調整沖煮方式,讓結果符合品飲人的感覺偏好。所以解讀感受,以及造成這樣感受那樣感受的差別,很重要。咖啡是一種飲料,喝的時候我們首先關心的是風味。

嗅覺與味覺的雙重挑戰,如何取捨?

風味包含兩個部分,一個是嗅覺意義,一個是味覺意義。

針對嗅覺感受,比較難在學習沖煮時知道調整的做法。因為真的難說,怎樣的沖煮可以讓藍莓多些,水蜜桃少點,或是草本味淡些。但你的確可在沖煮結果中,查知當你不同萃取做法,可能影響嗅覺感知的強弱,或是影響所感知到的風味內容。針對沖煮與嗅覺對應的研究較少,多數時候業界仍較多把味覺感知中的酸甜苦,列入主要感知,並以此作為沖煮調整依據的參考。比起你嗅到怎樣的香氣,酸甜苦相對來說更容易透過沖煮的修改,察覺(且可預期)到明顯的變化。所以我們學習沖煮時,可以先針對”你想要的”酸甜苦比例,當作沖煮上調整的目標

放下數字,讓感官引導你的手沖之路

事實上,手沖咖啡的金杯定律所提到的萃取率和濃度建議,也是著重於酸甜苦等感知面的研究,才有此結論。不過現代精品咖啡產業,由於咖啡在種植農業管理、處理技術等方面都有進步,加上烘焙設備的改良,烘豆做法的調整,以及萃取咖啡設備的各種創新,再再都導致烘焙咖啡豆的萃取率及濃度,與金杯研究當年(1952年)的咖啡豆狀況不同。1952年代金杯定律進行消費者調查的年代,埃塞俄比亞連水洗廠都還沒有興建,哥斯達黎加也沒有蜜處理工藝,北歐烈火淺焙不見影子,風味輪也還沒有研發,精品咖啡聽都沒有聽過。七十年前用來進行大眾品飲喜好分析的金杯測試咖啡,與現代流行的咖啡與風味追求,有非常大的落差。因此,現代手沖者,學習先從感覺出發進行沖煮調整,可能比使用舊時代定論的萃取率數據及濃度建議來調整,要直觀些,也更貼近自己真實的需求。所以就讓我們先暫時忘卻數字,好好感受身體的呼喚吧! 新手起步學手沖時,可先學習最基本的感官分辨與偵測,順應感覺來學習沖煮的調整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